今年冬天,既定的人權月與一人一故事劇場人權月演出,我們沒有缺席,只是靜靜地完成另一份工作:服務陽光基金會與基金會傷友。
靜水深流。看似平靜無波,知了經歷了一場巨大的洗禮,然後用陽光,烘乾。這是伃真最真誠的筆記,請看!
======
2011年知了的人權議題一人一故事劇場演出,再次跟特殊境遇的團體合作,傾聽這群朋友的心聲,也讓我們對人權議題有不同的看見與體悟。
【因緣際會,接觸陽光】
因緣際會地,友團介紹知了給陽光基金會,希望能在今年的獎助學金頒獎典禮演出三場,對象包括不同區域與年紀的學子與家長,每場人數在百人上下。剛從德國回來的我,開心且感恩有這樣的機會,讓我看見自己接受深層故事時的表現不同於過往,也讓團隊作更深層的分享,並且對一人一故事劇場和團隊議題有突破性的學習。在此,希望分享知了的經驗,也請大家多指教。
過去我們進行的是公開演出,這次則對內,且與特殊境遇社群工作。我建議在準備時要多跟組織與相關社群互動,增進了解。這番準備與了解不只要認識他們的身心狀況,也包括他們所處的社會條件、相關政策與組織倡議。對我來來說,Teller的故事經常跟社會脈絡、價值觀相關;對組織而言,協助組織理解一人一故事劇場至為重要,如果可以先邀約他們看演出,能讓他們對一人一故事劇場有基本認識就更好了。
【內外準備,面向陽光】
這次我們和陽光基金會社工至少接觸過兩次,共計四小時,這四小時讓我們溝通了許多觀念與合作方式。陽光今年的主題是「幸福」,希望分享生活中點點滴滴的幸福,讓大家知道幸福就是生活中很多的小確幸。這是陽光與知了需要溝通的地方,因為知了認為:一人一故事劇場的理念,是傾聽與接納生活中的喜、怒、哀、樂,由很多的難處與努力,爭取、感受到那些小確幸,這才是幸福;若有人想在大家面前分享傷感與難受的面向,就表示我們塑造了可以被信任的氛微,集體觀與演的見證、團體的同理與療癒就會出現。
陽光的社工接納了我們的意見,並信任地將三場各兩小時的演出完全交付我們。準備時,我們除了瞭解基金會想倡議的議題,進行相關閱讀外,也在團練中分享自己對身體、外表認知、疾病的故事,那大多是深層且不容易面對的。回想過去。2010年為八八風災服務的計畫裡,Pamela Freeman老師帶領我們進行創傷的一人一故事劇場工作坊,其中一些技巧正可以運用在這樣深層的議題中,如多些演員替換上場,讓需要平復情緒的演員有機會下台休息。2011年,在德國一人一故事劇場國際聚會,我們看見音樂烘托情境與撫慰人心的力量;看見演出故事時,演員開放自己的身心,感受說故事者的狀態,放入情感;建立故事的平台,慢慢地將情感鋪陳到高潮,把真實意象地透過肢體、聲音、語言、布和椅子,抽象地呈現出來。
【陽光之下,一覽無遺】
面對三場演出,知了們原先希望讓不同經驗的夥伴都有機會上場呈現;但這次的經驗,讓我們學到面對特殊境遇觀眾──尤其是顏面傷殘朋友,從外在就清楚地勾勒出他們不凡的生命旅程──的時候,演員必須從更深層開始地準備、安在自己的身心狀態。例如,在舞台上,有經驗的夥伴應多於經驗較少的夥伴,也要有比較多的預備演員替換,才比較能承接這群觀眾的故事。每場結束後,我們都會聚集團員,先釋放自己剛剛的感受,如很感動、擔心、懊惱,也分享自己與夥伴做得不錯、美好的部分,接納彼此的狀況之後,再討論如何改進。
第一場與第二場在同一天,結果大不同。第一場相對順利,我們用了較多的演員,上半場由新夥伴演出,後半段故事則由舊夥伴接手。第二場的演出,則出乎我們的預料。
在第二場演出裡,我是主持人,舞台上演員的配置變成經驗少的多於經驗多的,我內心期待這場也可以讓有經驗的夥伴上台替換,但夥伴們認為大家有了第一場的經驗,應該可以讓較新的團員練習全場演出,而新夥伴也自我要求盡量演全場。結果,卻讓新舊團員承擔不同的壓力,丟接球不順;團員間的謙讓與自我要求,反而讓彼此看不見自己真正的需要。
演出的過程中,我清楚地感覺到大家小心翼翼地丟接球。例如,第三個故事很深刻,但演員的肢體放不開,故事呈現停留在表象,我擔心夥伴們接不到更深層的分享,所以訪問過程中保持在很安全的界限裡。那種彼此牽制影響的感受,讓演出曾經一度靜默,我還亂了陣腳地玩了個很不搭嘎的遊戲。我猜,這些觀眾想的是:「你們根本無法理解我生命中的痛,最好還是把內在的感受放在心上吧!」於是,在觀眾那邊,雖然後續有不同的故事,整場下來也有十多個,但多半是對陽光基金會的感謝,以及生活中的小確幸;我們這邊雖盡力呈現,但仍感受到不理想之處。這種挫敗,讓團隊參與的夥伴很不好受。
【在黑暗混沌中,召喚陽光】
兩場演出後隔天,回到團隊省思,又是一個新轉折。我先表達出自己真實的感受與必須承擔的部分,接著新舊團員也真實地分享了心中的不安與擔憂。這並不容易。新團員很想要分擔舊團員的工作,但事實上,有些團員看見病友就回想到自身的故事,也害怕傾聽病友分享深層故事會讓自己承受不了;有些則擔心別人會接不到球,甚至不知如何丟接球。舊團員很想給新團員磨練的機會,卻擔心丟出去的球會嚇到新團員,所以放不開……。慢慢地,如何培訓新團員、團練的內容、團隊需要的學習、演出團隊與誰該上台演練之間的考量,這些議題清楚地浮現。
身兼老師與團員的我,非常感謝這些真心話,更感恩有夥伴可以一起經歷這趟學習之旅。因為,如果沒有團員真誠地分享感受,我們就沒有機會與想法調整;儘管相信每個人都可以在自己的位置微調,讓這個團隊更好,但大家的分享讓身兼幹部的我更知道如何盡力,並且有機會面對自己的黑暗面。或許有朋友會認為這不該到演出時才發現,而應該預先準備好才演出,但我相信很多的學習來自體驗與挫敗,才能發現更深的自己、更深的團隊議題;我們以為自己準備好了,但當真正演出時,才像鏡子般照向更不同、更深層的角落!
分享之後,我們調整第三次演出的心態與演出團隊。我取消了之前的安排,一起經歷這第三場的呈現;我們做了足夠的暖身,以各種「朝往幸福的心路歷程」面向介紹成員;小C的主持非常稱職,積極而溫暖,穩重與勇氣兼具,邀請故事的同時,也照顧不同的群眾,並敏感地處理問題的界線,更適時適當地提問,引導說故事者回到當下,而非沉浸在創傷的傷感情緒中;夥伴們也放心地丟接球,不論是主角或是忍者演員,都恰當地扮演自己的角色。我幾次被選為主角,試著開放自己的身體與聲音,感受那真實的、心靈深處的痛。大夥兒勇敢地運用肢體、聲音、隱喻表現衝突與深層的感受,慢慢地呈現高潮或是核心。彼此的眼神與支應,都讓我感受到我們在故事當中一同呼吸著,全場的人也一同呼吸著。
每個故事都讓人印象深刻。例如有位母親分享兒子小時因煮溫泉蛋燙傷,必須住院兩個月,以往令人生氣的吵鬧變得靜默,讓人害怕隨時會失去他,現在康復多年,吵鬧回復,對自己正是一種得來不易的幸福聲音。同樣是母親的我,家人與孩子是我最在意的,我完全可以想見那種痛。演完後,被選為主角的我需要替換去角、冷靜一下,而湊巧的是有個孩子舉手分享了自己認為無憂無慮就是幸福。小C聽到那其中的微妙,問他「那你現在有煩惱嗎?」他說「沒有,只是每年都會發作的痛癢比較讓人討厭」。慢慢的,他說起了自己還好有位醫生不離不棄,還有阿嬤的愛才讓他活下來。小C又問「怎麼說呢?」突然間,他邊說邊大哭了起來。我因為在台下,能坐在他身旁陪伴著他哭,聽他述說那時的故事,感謝他們讓他有活下去的機會,我也好感謝這個孩子,因為他讓我看見生命的勇氣。又例如一位口腔癌患者的妻子,分享老公在得癌症前後的改變:原本身負經濟重責的老公,以為工作就是對家的照顧,實際上與家人關係卻是疏遠。生病後,才發現自己最在意的是家人,重新調整了自己的價值與生活,讓這個家變的有愛與穩固。
【因為陽光,因為愛】
這一個個追求平安、幸福的故事,是深重的代價,卻也是珍貴的禮物,讓真愛與生存的價值在一個個故事間發亮!它讓我們看見生命中的不幸,以及不幸中發現的幸福,更看到家人與社會的支持何其重要。醫病關係、男性的社經壓力、女性在家庭中的角色、因外表造成的工作與生活上的不公平待遇、傷友必須經歷無數次開刀與復健所需要的資源……,都是隱含其中的人權議題。
我們的馨月說:「陽光的演出好像是照亮知了處境的鏡子,讓我們看見自己的內在,與團隊每位夥伴的想法。」我也認為暖暖的冬陽在心中,那道陽光讓知了的夥伴們更清晰地看見躲在角落的負面情緒,也用溫暖的包容力,讓我們珍惜、接納、學習,愛那不完美的自己與團隊,也從病友的分享,認識了真正持續不間斷付出的陽光社工們。
感恩——因為陽光,領悟愛!
- Jan 18 Wed 2012 19:36
2011人權月演出:因為陽光,領悟愛!
close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
發表留言